范缜
(约450~约515年)南朝无神论思想家。字子真,舞阴(今河南泌阳西北)人。少年好学,十多岁时拜名儒刘瓛为师。学成后,博通经术,尤精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性直,好危言高论。任过尚书殿中郎。永明年间,曾出使北魏。有文集十多卷,以问答式文体写成,分5段,共31条,1900余字。书中对形神关系的论证,把古代无神论思想提高到新的水平,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作品。
陶弘景
(456~536年)南朝齐、梁时道教思想家、医药学家。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,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。士族出身,幼年家贫,勤奋好学。刘宋末,宰相萧道成聘他为诸王侍读。齐永明十年(492年),辞官归隐于句容(今属江苏)之句曲山(今茅山),专事著述,修道炼丹,并遍游名山,寻访仙药。又与萧衍早有交往,当得知萧有称帝之意,便派弟子献图谶,奉表劝进。萧衍即位后,对他十分敬重,书信不绝。朝廷每有吉凶征讨大事,都要前往咨询,被人称为“山中宰相”。陶弘景好著述,惜光阴,知识渊博,多才多艺,擅长琴棋书法,曾制造用机械转动的天文仪器浑天象,对阴阳五行、天文历算、山川地理、方图物产、医术本草均有研究。10岁时得葛洪《神仙传》,昼夜研习,便有养生之志。后拜东阳道士孙游岳为师,受符图、经法,开道教茅山宗,为上清派代表人物。注重吸收儒、佛两家思想,用以改造道教。所著《真诰》、《真灵位业图》,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。在医学、药物学方面,著《效验方》、《肘后百一方》等书。又以《神农本草经》为基础,著《本草集注》,增加新药365种,并首创药物分类法,为后世长期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