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江东去,是非成败白云外。是人,赋予历史以意义,而非历史给人以定义。
第三十六章 历史不死,汇成故事传千秋
历史在那一刻定格了,唏嘘吗?有些。
悲伤吗?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,一位“学渣”的故事。
这位“学渣”叫徐光启,字子先,松江人,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。作为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,与利玛窦一起革新了中国数学的人,他年轻时却平平无奇,甚至比较失败。
徐光启自小和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没有任何缘分,他的学习相当一般,36岁了,才考到个举人。按照当时利玛窦的类比,举人相当于硕士,进士相当于博士。要搁今天,徐光启考上硕士的年纪,很多人博士都毕业了。 其实就算不搁今天,搁明朝那会儿,这个说法也成立,你看周延儒,他20岁中举人,21岁当状元,36岁都当阁老了!如果徐光启相信“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”,那他这辈子或许就只是个老举人了。但实际上呢,该扔的是周延儒,这位大才子虽才华横溢,却尽用于谋私利和党同伐异。反观平平无奇的徐光启,倒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,修出了在当时最先进的历法,最后也实至名归,当上了阁老。